TOP
  • 裝潢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,就是磁磚要怎麼選。從亮面到霧面,從馬賽克到丁掛磚,選擇非常多,但卻不清楚什麼才適合自己的空間。
    以下將從功能、空間、尺寸與設計風格四大方向說明,協助您更輕鬆挑選合適的外牆磁磚與搭配方案。


    1. 室內與室外磁磚的選用差異
    外牆磁磚需要更高的耐候性與穩定性。
    像是陽台、外牆、車道等空間,長期暴露在風雨與陽光下,建議選擇吸水率低(3% 以下)的 IB 類磁磚,可降低熱脹冷縮造成的剝離風險,並延長使用壽命。

    ►永鈺建議:
    使用如 227x60mm 丁掛磚,表面粗細均勻、燒製穩定、抗紫外線、抗風化、不易褪色。
    實績應用:京懋睿和玖都森學園


    2. 耐用性與清潔度:釉面與防滑特性

    陽台或戶外牆面除了外觀,也需考慮安全與清潔。建議選擇霧面釉、砂面磚等表面略帶粗糙的磁磚,提升止滑性並降低清潔難度。

    推薦選用:
    永鈺抗滑地磚系列,具備良好止滑係數,適用於陽台地面、戶外牆角與靠近樓梯區。


    3. 外牆磁磚的選配條件有哪些?

    外牆選磚建議考慮三個重點:

          → 耐候性:抗紫外線、不易變色
          → 穩定性:尺寸精準、吸水率低
          → 色彩協調:與建築主體及材質整體搭配
    ►永鈺推薦系列:
    丁掛磚(質感立體、色調溫潤)、仿石磚(自然紋理、建築融合度高)


    4. 色系與建築風格的基本搭配建議

    建築風格 建議色系 推薦磁磚類型
    北歐清新 白、淺灰、冷調色系 霧面平板磚
    現代工業 深灰、碳黑、焦糖色 仿水泥磚、長條磚
    自然鄉村 咖啡、米黃、赭紅 丁掛磚、仿石磚
    日式簡約 白+木紋或素面灰階 小尺寸磚、霧面磚

    5. 磁磚尺寸的挑選邏輯
    磁磚尺寸不一定越大越好,要依建築比例與施工考量:

          → 高層建案:227x60mm、195x45mm 等長條丁掛磚較適合
          → 透天與別墅:中小尺寸磚可混搭提升層次
          → 60x120cm 以上大磚建議用於室內牆面或特色立面,並注意預留伸縮縫


    結語:正確選磚,讓建築更有價值

    外牆磁磚選擇涉及耐久、安全與整體美感。從吸水率、尺寸穩定性、釉面處理到色彩風格,都會影響建築外觀的質感與使用壽命。
    永鈺窯業提供:
          → 外牆專用低吸水率磁磚
          → 多種尺寸與釉色選擇
          → 現場搭配諮詢與技術支援
    歡迎聯絡我們獲得更多建議與應用方案。

  • 不少人以為磁磚掉下來是因為貼不牢,其實「吸水率」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之一。尤其是外牆磁磚,若吸水率過高,遇到日曬雨淋後就容易膨脹、剝落。本文將從吸水率的定義、分類與外牆磁磚選用建議切入,帶你理解為什麼選對吸水率這麼重要。


    1. 吸水率是什麼?
    吸水率(Water Absorption Rate)是指磁磚在吸水後,所增加的重量占原本重量的百分比。
    簡單來說,吸水率越高,磁磚越容易吸水;吸水後則更容易因熱脹冷縮或凍融效應造成膨脹、裂痕,甚至脫落。

    吸水率的檢測通常依據國際標準,經由乾燥與吸水兩個程序來計算。


    2. 磁磚依吸水率怎麼分類?
    根據吸水率高低,可將磁磚大致分類為三類:
          → IB 類:吸水率 ≤ 3%(適合用於外牆、陽台等長時間接觸氣候變化的空間)
          → ⅡA 類:吸水率 3%~6%(適合用於室內牆面)
          → B 類:吸水率 > 6%(多為釉面磚,建議僅用於室內乾燥區)

    在實際應用中,外牆磁磚應選用 IB 類,才能確保牆體長期結構穩定,不易因氣候或潮濕造成變形與剝落。


    3. 為什麼磁磚會掉下來?
    磁磚掉落的原因,常見如下三點:

         1.磁磚吸水率過高
         → 吸水後膨脹,與黏結層產生內應力,造成剝離。

         2.施工不當
         → 空心貼磚、未使用對應黏著劑或缺乏伸縮縫,導致結構失效。

         3.氣候因素
         → 台灣屬高濕高溫區,日夜溫差與雨季頻繁,對吸水率較高的磁磚是嚴峻挑戰。

    簡單來說,不只是「貼得好不好」,而是「選得對不對」才是關鍵。


    4. 如何挑選適合外牆的低吸水率磁磚?
    選磁磚看吸水率,是外牆安全的第一道防線。建議優先選用以下產品特性:
          → 經高溫長燒,燒結密度高、吸水率低
          → 通過第三方檢驗,具備 IB 類報告
          → 廠商能提供相關物性與施工建議


    永鈺窯業推薦:
          → 丁掛磚、仿石磚等外牆專用低吸水率磁磚
          → 吸水率低於 3%,具耐候性與尺寸穩定性
          → 可依建築需求提供技術參數與圖樣建議


    5. 吸水率常見誤解與提醒

    • 誤解 1:亮面磁磚就不會吸水
      → 其實真正關鍵在胚體密度,釉面僅是表層裝飾。

    • 誤解 2:磁磚掉落一定是施工錯誤
      → 許多案例其實是選用錯誤材質(吸水率過高)所致。

    • 提醒:市售低價磁磚未必附技術數據
      → 外牆施工請務必索取吸水率報告或選用知名品牌產品。


    結語:吸水率,是決定外牆安全的關鍵
    外牆磁磚不只是裝飾,還是建築外皮的重要結構。吸水率太高的磁磚長期下來容易變形、剝落,甚至影響公共安全。
    透過選用 IB 類低吸水率磁磚,可大幅提升外牆耐久性與施工穩定度。

    永鈺窯業堅持提供安全穩定的磁磚產品,從設計到施工,為每一道外牆品質把關。

  • 仿石磚和天然石材都是常見的外牆材料,許多建築師在立面設計時也常在兩者之間抉擇。兩種材料雖外觀類似,但在重量、吸水率、耐候性、施工方式與成本預算等層面有明顯差異。本文將從實務角度,帶你了解何時應選擇仿石紋磁磚,何時則適合使用真石材。


    1. 什麼是仿石紋磁磚?
    仿石紋磁磚是透過紋理設計與高溫燒製技術,在磁磚表面呈現天然石材的紋理與色澤,模擬如板岩、砂岩、花崗岩等自然紋理,達到石材質感卻保有磁磚本身的實用性。

    ▶ 不只有數位噴墨:仿石紋磁磚的另一種做法
    不少人認為仿石紋磁磚必須依靠數位噴墨技術,但其實也可採用更傳統且立體的製程方式:
         → 
    利用石英磚胚體,混入天然顆粒原料
         → 搭配模具壓紋設計,燒製出立體紋理與粗粒感
         → 不依賴印刷圖層,而由磚體本身還原質地層次
    這類做法更能營造出接近真石材的手感與外觀,適合追求自然、不造作建築風格的外牆設計。


    2. 仿石紋磁磚與真石材的 5 大差異

    項目 仿石紋磁磚 真石材(如花崗岩、板岩等)
    重量 較輕,結構負荷小,便於高層使用 較重,需額外設計固定與支撐結構
    吸水率 低(通常 ≤ 3%) 視石種而定,部分可高達 10% 以上
    耐候性 穩定、不褪色、不易風化 容易風化變色,受空氣污染或水氣影響明顯
    色差與紋理 數位印刷或模具壓紋可控,整批一致性高 天然紋理不均,施工前需大量人工挑選與配磚
    價與保養 成本較低、幾乎免維護 材料與施工成本高,後續需定期清洗與防護處理

    3. 外牆為什麼推薦使用仿石紋磁磚?

    相較於天然石材,仿石磁磚在外牆應用上具有以下幾個實用優勢:
         → 輕量化結構負擔低:可減少對主結構的壓力,特別適用中高層建築
         → 尺寸與色彩穩定:不需人工配色配磚,現場效率高
         → 優異的耐候性:經高溫燒結,不易吸水、不易褪色
         → 施工彈性高:可搭配黏著劑或乾掛系統使用,適應不同牆面需求
         → 可展現自然質地:藉由非噴墨製程與顆粒釉處理,貼近天然石材的視覺與觸感


    4. 永鈺仿石紋磁磚實績應用

    永鈺窯業的仿石紋磁磚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各類建築外牆,以下為代表案例:

         1.桃園|美麗一森
         採用永鈺 227×60mm崗岩石系列,以花崗的顏色搭配多種模面,呈現沈穩、自然的垂直立面節奏,營造建築高質感。

         2.蘆竹|定泰 A10 公園翫
         使用永鈺仿石磚搭配特殊粗面處理與半亮釉感,在陽光下展現低調光澤,展現現代自然派風格的外牆設計。

    兩者皆採用 IB 類低吸水率磁磚,並藉由模具壓紋與立體顆粒層次,還原真實石材風貌,兼顧美感與施工穩定性。


    結語:仿石紋磁磚,是設計與實務兼顧的現代選擇
    仿石紋磁磚不只是「模仿」,而是兼具功能、安全與設計彈性的外牆材料選擇。
    透過穩定的外觀表現、良好的施工性與長期耐候性,不僅能還原石材質感,也能減少天然石材的結構與維護負擔。

    永鈺窯業持續開發試色多元仿石紋磁磚產品,從顏色、紋理到施作建議,為建築提供完整的外牆解決方案。

  • ▶ 基本定義

    「窯變」是指瓷磚在燒製過程中,坯體進入高溫窯爐後,表面所附著的釉藥受到高溫影響,在燒成過程中產生自然且不規則的顏色與質感變化。
    這種變化無法完全控制,也正因如此,產生出獨一無二、自然多變的磚面效果。

    這種經火焰煅燒產生的特殊釉色與肌理,即為「窯變磚」的特色。


    ▶ 為什麼選擇窯變磚?

         → 自然質感:不像一般單色釉面磚,窯變磚每片的紋理、色澤皆略有不同,更接近天然石材或手工工藝的質地。
         → 耐看不膩:隨光影變化展現不同層次,不會像單一色塊久看無趣。
         → 建築風格豐富:適合用於現代、日式、鄉村、復古等多種風格建築。


    ▶ 窯變磚常見的使用風格與案例

    窯變磚常見於以下幾種設計語彙中:

         → 自然系建築風格:如以灰褐、土黃等自然色調為主,營造沈穩寧靜的氛圍
         → 復古或日式建築:活用窯變帶來的懷舊質感與傳統匠意
         → 工業風外牆或內牆:深色窯變磚搭配金屬件與粗獷結構,展現強烈個性
         → 商業空間門面:如咖啡廳、文創店鋪常選擇窯變磚來建立獨特風格


    ▶ 實績案例參考

    ■ 永鈺窯業|台北萬華【樂揚煦煦】
    此案外牆大量使用窯變效果磁磚,運用自然轉色創造立面層次,呈現出沈穩、現代又不失溫度的建築風格。

  • 在建築外觀設計中,磁磚不只是保護牆體的表面材料,更直接影響整體風格的呈現。
    依據牆面所處的位置與使用條件,選擇合適的磁磚規格與表面處理,才能達到美觀與耐用兼具的效果。


    ► 正立面:建築的第一印象
    正立面是整棟建築最醒目的部分,選用磁磚時須特別留意色澤穩定性與耐候性。
         → 推薦磁磚類型:霧面磚、仿石紋磚、窯變磚等具質感變化者
         → 推薦尺寸與格式:長條磚可強化垂直感,馬賽克磚或小口磚可呈現細膩細節


    ► 陽台與退縮牆面:增加層次與紋理變化
    陽台或外牆退縮的牆面是設計變化的好機會,可搭配與主立面不同的尺寸或材質來提升立體感。
         → 推薦磁磚類型:窯變磚、特殊壓紋磚、小口磚
         → 搭配技巧:同色系深淺錯落,或透過尺寸差異創造對比效果


    ► 頂樓女兒牆與背牆:耐候性為優先考量
    長期曝曬、風吹雨淋的區域,磁磚的耐候性與附著牢固度是關鍵。
         → 推薦磁磚類型:低吸水率磁磚(如Ib類磁磚)、表面抗污染處理磚
         → 選用建議:避免使用太光滑的亮面磚,降低日後維護難度


    ► 側牆或遮蔽區:以功能性為主
    側牆或遮蔽性較高的牆面,通常可承擔較多創意發揮,但仍須考量整體視覺統一。
         → 推薦磁磚類型:仿石紋磁磚、小口磚或具肌理的霧面磚
         → 搭配建議:可與正立面有所區隔,但建議維持色調連貫


    結語:選磚前,先問這三個問題

         1. 該牆面是否常日曬、淋雨?
         2. 
    是否容易讓人接觸、靠近觀察?
         3. 
    是否為建築設計的視覺重點?


    根據空間條件對症下藥,搭配合適的磁磚尺寸、表面處理與色澤,就能選出兼具實用性與美感的外牆磁磚。

  • ● 磁磚怎麼估算數量?掌握這兩個公式就搞定!

    在選購外牆磁磚時,除了關注款式與尺寸,最實際的問題就是——"到底需要買幾片?會不會買太多?"
    別擔心,只要了解坪數與片數的基本計算方式,就能有效控制預算又不浪費!


    ● 什麼是「一坪」?

    在台灣,建築面積通常以「坪」計算。
    1 坪 = 180 cm × 180 cm = 32,400 平方公分


    ● 地坪數計算公式(面積估算)

    想知道磁磚要貼的牆面有幾坪,可以用以下公式:
    貼長(cm) × 貼寬(cm) ÷ 32,400 = 地坪數
    範例:牆面高 300 cm、寬 500 cm
    →300 × 500 ÷ 32,400 ≈ 4.63 坪


    ● 一坪片數計算公式(估算片數)

    每一片磁磚的大小不同,因此一坪需要的片數也不同,可用以下公式計算:
    32,400 ÷ 磁磚長(cm) ÷ 磁磚寬(cm) = 每坪需要片數
    範例:磁磚尺寸為 20 cm × 60 cm
    →32,400 ÷ 20 ÷ 60 = 27 片/坪


    ● 加上備品更安心

    實際施工過程中,磁磚有可能因切割、破損、退換貨等情況而產生損耗。
    建議:
    →室內裝修:加購 5~10% 備品
    →外牆工程:加購 10~15% 備品


    只要知道牆面面積與磁磚尺寸,就能快速估算出所需數量。這不只能幫助你預算準確,也能減少日後補磚的麻煩。

  • 在外牆磁磚的世界中,「小口磚」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建築師與設計師的青睞。
    它的細膩尺寸與排列方式,能創造出獨特的節奏感與建築表情,無論是現代建築還是懷舊風格都能完美融入。

     


     ● 什麼是小口磚?
    「小口磚」指的是長邊較短、狹長比例的小尺寸磁磚,常見於建築外牆、商業空間與文化場域。
    其排列密集、紋理細膩,能有效提升牆面層次與設計細節。
    常見尺寸:
    → 45 × 95 mm
    → 45 × 145 mm
    → 45 × 195 mm
    → 20 × 145 mm
    → 32.5 × 145 mm
    這些尺寸略小於常規外牆磚,因此鋪貼後的牆面更具視覺節奏與手感質地。

     


     ●  小口磚 vs 馬賽克磚,有什麼不同?

    項目 小口磚 馬賽克磚
    單片尺寸 狹長小尺寸(如 20×145mm、45×145mm) 通常小於 50×50mm 的方形、圓形或異形
    運用空間 建築外牆、文青住宅、商業空間 浴室、泳池、特殊裝飾牆面
    視覺感受 線條節奏明確、現代感強烈 裝飾性高、細節豐富、多變風格

    小口磚是一種細長比例的小型磁磚,常用於營造建築外觀的層次與節奏感。
    雖然尺寸偏小,但與馬賽克的裝飾性路線不同,小口磚更強調牆面的水平律動與整體感,是特定風格建築中常見的個性選擇。


    ●  為什麼建築人喜歡小口磚?
    → 細節密集但不花俏:小尺寸帶來的豐富排列,讓牆面細節感更高。
    → 立面層次感強:變化橫貼、直貼、錯位貼都能呈現不同節奏感。
    → 更具人文風味:尤其適合日系建築、文化場域、低層住宅等場景。
    → 搭配釉變工藝效果更佳:釉色自然不規則、增添溫潤手感。

     


    ●  實際案例推薦:
    台南「出雲居」建案採用了【20×145mm 小口磚】作為外牆主材料,色彩搭配白色、灰色、黑色與咖啡色四種色階,並以橫向及直向鋪貼方式呈現低調有序的節奏感。
    透過細小尺寸與多色分布的設計,建築立面呈現出溫潤卻穩重的風格,體現小口磚在現代住宅中的質感應用。

     


    ●  施工貼法與注意事項:
    → 可選擇網材貼法或紙材貼法,提升施工效率與平整度。
    → 小尺寸磁磚需注意收邊與縫寬設計,避免視覺雜亂。
    → 建議使用應抵壓貼工法(CNS 建議)以確保長期穩固度。